协同联动 共创智慧出行美好未来

随着我国智慧民航建设的不断深入,旅客出行越来越智能化。网络购票、线上值机、自助打印登机牌、自主托运行李等方式大大缩短了旅客等待时间,切实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对于旅客来说,智慧出行已经成为一种便捷的乘机方式,这得益于智慧民航建设链条上各个环节科技力量的协同发力。因此,“高效协同,智慧出行”成为了2019年中国机场服务大会上的一项议题,来自国内外机场的与会嘉宾分享经验、提出建议。

科技创新

智慧民航成趋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深刻改变着世界。数字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航的广泛应用和深度融合,促进民航业向高质量转型,智慧空管和智慧机场建设使广泛、精准、互动式的服务成为现实,为未来的民航出行提供无限可能。比如,人工智能在停机位分配方面的应用,既可以提升机场基础设施使用效率,又可以减少航空器滑行和等待时间。大数据在安检方面的应用可以使检查更有针对性,既降低了人力成本,又提升了安检效率。

新技术的蓬勃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样,民航强国的实现也不可回避民航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加快民航强国建设。就民航运行领域来说,有着丰富的数据资源等待开发和利用,航班飞行数据、航运数据、机场数据、空管数据、旅客数据、气象数据等构成了庞大的民航运行数据。随着新的设备设施和新技术的投入使用,还将产生更加丰富的数据。这些数据的互联共享、分析应用,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会在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发挥超乎想象的作用,将会在节能环保、降低成本、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依托新技术,民航安全水平持续提高,便捷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服务能力也实现跨越式进步。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的数据,2018年国际航班量为3800多万架次,载运了43亿乘客和5700万吨货物前往世界各地。据预测,到2037年,未来旅客运输量将达82亿人次。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为了更好地满足本地区航空运输发展需求,都把推进智慧民航建设作为本国民航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前沿技术研发、保障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前瞻性的布局。全球许多航空公司、机场也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决策。

效率提升

协同联动促发展

民航航班运行的特点是安全标准高、运行链条长、辐射面广,工作环环相扣,牵一发动全身。智慧民航建设同样涉及航空器、机场、公共交通等全链条。从航空器角度看,涉及飞机着陆、进港滑行、进港站坪保障、出港站坪保障、出港滑行等流程;从旅客角度看,涉及旅客购票、进出港、安检、值机、登机等流程;从行李角度看,涉及进港行李机下保障、运输、行李提取,出港行李下传、分拣、运输、机下保障等环节;从公共交通流看,涉及快轨、大巴、出租车等交通方式以及航站楼附近交通、停车场、机场高速公路等多方面因素。飞机运行、机场管理和空中交通指挥,都会对航班正常运行和旅客出行产生直接影响。推进智慧航企、智慧机场、智慧空管建设,都将促进民航运行效率提升。

随着我国民航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航班正常已成为广大旅客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民航真情服务的核心。航班正常性的提高及其安全高效运行有赖于民航整个业务链条特别是运行主体间的大力协同、密切合作。行业内的协同配合,是提升民航运行效率的关键。2018年,全国旅客吞吐量在3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完成A-CDM系统建设,以提高航空公司、机场、空管等部门之间信息及时有效共享,及时决策;同年,全国民航的航班正常率达到80.13%,创9年来新高。

在智慧民航建设的大舞台,无论是民航单位,还是其他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研究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都是主角,各演其角、各司其职,有专业而又有协同,才能演好这幕大剧。作为这幕大剧的“影评人”,旅客是智慧民航建设的深入参与者,每个人出行实践也是对智慧民航建设成果的真实评价。毫无疑问,在社会各方的协同配合、共同支持下,“全面感知、泛在互联、人机协同、全球共享”的未来智慧民航基本形态将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在所有旅客面前,带给旅客更好出行体验,让全社会共享智慧民航建设的成果。

合纵连横

智慧出行造未来

以旅客为中心,是智慧民航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民航始终践行“发展为了人民”理念,用智慧破解民航发展难题,让旅客能够充分享受民航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随着现代航空旅客对航空安全、航空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民航也会给旅客提供更加个性的交互式、体验式贴心服务,构建智慧民航的未来场景,带给旅客更多价值。

德国慕尼黑机场为达到智慧出行的目标,制定了三项任务。第一是环境舒适度,第二是智慧的出行流程,第三是预算的机场项目。慕尼黑机场通过建造VIP休息室,营造出独特的国际氛围;建设露天广场来举办一些活动,例如体育赛事,自行车表演和比赛,让旅客在这里享受乐趣等。在数字化时代,每位旅客同时也都是智慧民航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旅客从购票到完成出行的所有流程,都会以数字的形式被记录。随着空中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大数据将会被广泛分析、利用,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上海浦东机场在智慧化建设方面,将沿着持续改善和建设驱动并重、内外部系统一体化协同的路径发展。全面提升协同运行与决策系统,推动CDM运行信息和决策流程,推动民航运行单位的互联互通,提升机场空空和空地协同运行效能,提升整体的保障效率。推广基于大数据的全自助、流体验和无感知的服务体系。持续建设大数据中心,加快建设航班信息集成,行李全程跟踪,智能呼叫中心等系统,加快实施航站楼运行管理,旅客运行管理,全自助流程,综合交通管理等。提升计划,打造积极的客户服务平台,通过全面自助生物特征识别,位置服务以及创新式的服务手段,实现旅客门到门的主动关怀。提供个性化、信息准确的全新出行体验。

机场作为一个传统完整的体系,需要涉及方方面面的细节。以飞机落地为例,需要分配好寻找停机坪的过程、落地的时间、清洁流程、餐车的补充。在数字信息化时代,则可以为这些繁琐的细节注入智能基因,通过科学技术保障运行效率,提升服务水平,节省人力成本。

随着科技的创新和技术的迭代,数据融合的应用,智慧民航的形态亦被改变。区别于此前的单一作战方式,未来智慧出行的探索是一个合纵连横的过程,在与合作伙伴提出问题、相互协作、碰撞沟通的过程中,运用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推动行业的变革将会是趋势所向。(《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郭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