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马志刚 讲话
 
中国民航局机场司副司长 马志刚(张哈斯巴根/摄)

马志刚:尊敬的崔局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此次民航信息化论坛,当前全行业认真贯彻智慧民航发展主线,加快推进四型机场建设,机场智慧化转型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其中智能建造成为智慧机场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快智能建造推广应用,培育数字驱动建设模式,打造民用机场品质工程》,共分为三个部分。

一、智能建造是打造机场品质工程的有效手段和有力支撑。智能建造甚至在建造过程中以建造信息、模型、物联网、卫星定位、无限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为手段,以满足工程项目的功能性需求和不同使用者的个性需求为目的,构建项目建设和运行的智库环境,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所有过程实施有效的改进和管理模式、管理理念。

机场今天的建设决定了明天的运行,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未来机场运行的安全水平,智能建造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程建造融合而成的新型工程建造模式,不但有助于提升工程质量和建设效率,有助于提升工程品质,而且将为机场运行注入智慧的基因,决定了机场的未来。

第一,智能建造有助于提升机场设计品质,机场建设具有工程规模大、专业基础复杂、运营管理要求高、行业监管严格等显著特征,传统的机场规划设计方式往往基于经验积累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撑和系统性的推演模拟,难以达到精细化的目的。

而智能建造基于各种新兴的数字化技术对传统的设计流程和工作模式进行优化和改造,在规划设计阶段不断完善,对提升机场建设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比如世界瞩目的大兴机场全面应用了数字化创新理念,其创新应用一体化的全过程运行仿真技术,实现设计与建设、设计与运行的有效衔接。

重庆新机场在选址阶段综合运用了GIS和无人机等新技术,通过自主研发的机场数字化选址辅助系统,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客观地掌握厂址的资料,从而大大提高了选址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效率。

鄂州机场作为新基建的试点工程,打造国内首个一次性交付实体工程和数字模型的机场项目,完成了BIM模型1500余个,构建2000万余个,首次在机场建设中实现机场全场全专业的模型融合,证明了智能建造的价值,为行业树立了信心,不光速度、效率高了,资金也节约了。

昆明机场改扩建工程设计阶段,针对航展区与工作区的复杂地形,以接近7000米的地势落差采用数字模型全方位地进行剖析,分析了全场用地的规划建设条件,研究了建筑物、道路排水等一系列设计策略,同时把更多的运行因素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考虑进来,完成了人流、车流、噪声、节能、应急疏散、施工实训等专业的模拟分析,根据分析再对设计进行调整,对进一步提升设计品质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二,智能建造有助于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机场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不少施工还存在较大的风险,迫切需要高效安全的施工手段来确保项目进度和质量,数字化施工可以大大加快建设速度和施工质量,装备式施工可以将大部分作业环节在机场外加工完成。在现场快速拼装,不断能缩短工期,还可以降低对机场运行的影响,很多应用了数字技术之后,质量是放心的。

天风机场一次新建三条跑道,在设计、招标、施工全过程中建立了以BIM为核心,参建单位全面配合的辅助设计,施工的工作模式,在工程全过程中编制了实施方案,各应用节点实施细则,BIM工作管理制度等技术及管理文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型基础设施类项目BIM应用管理体系,有效保障了建设质量和进度。

首都机场西跑道大修工程在设计阶段将二维图纸转变为含有道面厚度、材料等信息的三维模型,同时加入施工进度计划和造价信息,对施工现场做出进度、成本预测,突破性地实现了三维模型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

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改扩建项目中,是民航建设领域最大规模的一次改扩建,在机场、滑行道桥和机坪道面建设中计划使用预制装配化技术,将来会有效提升建设速度。在建造过程中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但提高了施工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减少对人的依赖,强化了工程质量达到了安全施工的目的,而且为计量支付、工程验收和工程监管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三,智能建造有助于提升机场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通过在规划设计阶段就预制的各类感知、交互、监测手段,在机场投运后仍然可以对机场运行各流程进行监测,通过对各类流程进行智能研判,实现机场运行策略的整体优化,目前已有部分机场探索建设了智慧跑道。

在规划设计阶段考虑未来跑道运行安全评价、场道维护等需求,通过在建设初期在跑道下预埋传感设施,对道面状况进行实时地监测和评估,为跑道维护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在北京大型机场的滑行道桥健康监测系统建设中有所体现,考虑到以后应急管理、日常维护、养护的需求,预埋桥梁位移,应变、更动等实施感知设备,为滑行道桥运营期间的安全监管、养护管理、应急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和依据。

目前智慧跑道和桥梁健康监测系统还存在着政策标准体系缺乏,平台不统一,信息系统重复建设等问题,相关成效尚待时间检验,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不断挖掘潜力,降低工程的投资,让更多的机场能够使用智慧跑道或全流程监测系统。

第二部分,民航智能建造处于起步探索发展阶段,整体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刚才的案例,能够充分看到智能建造的巨大能量,但截止目前智能建造在民航的应用整体上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行业对智能建造的认识还不深入,目前民航业内,特别是民航专业工程建设领域智能建造的应用尚不普遍,大型项目的成功案例多集中于航站楼建筑,当然航站楼确实是要复杂一些,另外智能建造面向行业内外多个环节需要设计、生产、物流、施工、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等多个行业、多个专业、多个团队的联合与协作,协作难度比较大,加之项目建设复杂,导致大家对工程数字化、智能化的认识不全面或存在误区,担心投入过大,成效不足等等,大多项目最终倾向于采用传统模式,没有大胆的尝试。

我曾经问过一些同事,我们民航的建设项目管理跟你们那儿有什么最大的区别,他们说你们民航还是比较传统,我就一直研究这个传统是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民航还是比较落后,所以没有进行大胆尝试。

另外人才技术储备仍然不足,智能建造的实施是一项跨专、跨学科的系统工程,当前专业人才尤其是复合人才的缺口比较大,同时相关平台的集成度和支撑度还远远无法满足智能建造的需求,特别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设计平台以及智能生产和施工装备平台,比如我们经常会在设计中使用的软件全部来自于国外,不掌握关键算法和建模原理,实际应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智能建造对建设单位的管理能力、设计企业的专业能力和施工企业的实施能力也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三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智能建造的核心是体现人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新技术的堆砌。

以跑道灯光带桥梁为例,目前在贵阳机场、定日机场、十堰机场等地都已经成功应用,通过把原来的灯光带、前方或一灯一塔的方案改造设计,改造成灯光桥,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装配制施工,不但解决了贵阳机场的跨越高速公路的问题,定日机场跨越河流的问题,石堰机场要改签市政道路的问题,而且工程投资降低50%以上,同时方便机场运行期间灯光的维修工作。

另外还有部分山区机场的保护区以前多采用高填方模式,如果采用钢架返深网,我们的工程投资和环境保护效率也将进一步发挥,参加一个机场的评审,尝试了采用灯光桥和反射网代替填海,之后进一步论证了跑道路口内积的问题,并优化了初步设计方案,就这一点工作为工程项目投资节省了13.6亿元。

四是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民航现行的一些政策标准已经与智能化建造快速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比如我们制定了机场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政策,但在民路更新机制落地的方面等已经滞后于行业的发展,另外民航工程建设领域的概预算由于发布时间比较早,涵盖的内容有限,费用列支不足,一定程度上没有及时支撑智能建造和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发展需求。在此向大家报告,民航的再生管理办法很快将发布。

第三部分,凝心聚力,共同推进智能建造应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化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首先要锚定绿色的发展方向,全面推动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就是要绿色引领,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民航局发布了《关于打造民用机场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行现代化工程管理,以实现工程的数字驱动、生产智能、管理智慧、运行顺畅为目标,打造民用机场品质工程,塑造中国机场建设品牌,住建部会同民航局等13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机场作为每个城市的门户,作为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其建设和运营设备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经济的发展,在整个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跨越期,民用机场建设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绿色为引领,坚定不移的实施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其次,要借助建筑产业技术革新,大力采用智能建造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落脚点就是解决实际问题,智能建造可以认为是传统建筑业的数字化转型,而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的重构,传统的工程建设从方案、可研、初设、施工图等一环扣一环,而以建筑智能化的工程项目中,一套完整的模型可以覆盖所有的环节,不单可以直接用于加工安装,还可以对施工进度和造价信息技术管理,对于传统的建设流程和生产关系进行重构,不破不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加大人才的培养和数字化建设的投入,积极主动的适应新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聚焦机场建设和运营间的需求,用好智能建造手段,解决好我们面临的发展问题,如果说资金不足的话,我们可以把资金用的效益更好,如果资金充分的话还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

发挥行业平台优势,结合自身产业基础,拓宽视野,把握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主动融入发展大势,这个特别重要,民航正在推进两个一百亿的科教工程项目,分别在成都天府和北京大兴建设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和民航科教产业园区,将为智能建造等技术提供南北两端产业化平台,民航局在机场领域也已经先后认定十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还组建了民航科教创新攻关联盟,集聚行业内外30多家单位的优势资源和力量,加强民航领域机组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这些为智能建造在机场领域的落地生根都创造了很好的基础。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在智能建造领域,因为行业工程建设体量等原因,民航与公路、铁路、房建、市政等行业还有很大差距,在建筑工程领域,总高528米的北京最高的地标性建筑就是中国尊,从设计到施工环节整个都探索采用了BIM装配式建造,健康检测等技术,在公路行业港珠澳大桥和深东通道的工程中广泛采用智能化控制盾构隧道管配预制,工厂把智能预制钢壳混凝土成管、钢壳智能化制造等等方法。

国内相关行业的探索,应当说都为我们提供了有效借鉴,民航各建设主体在认识到它这个同时要主动拓展视野,开展对标学习,不要搞封闭主义,凡是我们有用的、有利的、有帮助的要积极主动的寻求合作,把先进技术和优质企业引进来,现在好多特别好的企业找不到民航的需求,我们也提不出好的需求,所以中间隔着这么一个屏障。

把优秀的企业引进来,推进交流互动,为我所用,不断激发民航智能建造的活力,融入大的发展趋势,智能建造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创新性、系统性的工程,机场司也会进一步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在政策保障方面,围绕去年发布的《关于打造民用机场品质工程的指导意见》,机场司正在组织编写《打造民用机场品质工程重点攻关任务》并加紧《民航工程建设领域的地方标准和概预算编制办法》的修订,将为参与机场建设与发展的各方提供有效的政策支持。

标准体积方面,机场司充分借鉴国内外BIM技术标准编制和应用情况,编写了BIM分类、编码、设计、施工、运维的标准,已经完成了行业意见的征求,进一步修改后即将发布,后期还将针对装配式施工等行业迫切需要的领域加快推进标准体系的构建。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党的二十大为我们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征程万里云鹏举,砥砺奋进开新篇,在全力推动智能建造,打造品质工程,建设四星机场的道路上,希望行业各单位能够携手同心,精诚合作,共同推动机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共建智慧民航的美好未来。

最后,感谢主办方、感谢各有关单位一直以来对民航局机场司的大力支持,谢谢大家,嘱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t20221101_1356361_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