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IO 蒋涵如
 
华夏航空股份有限公司CIO 蒋涵如

蒋涵如: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民航报社提供的行业高端交流平台,今天我聆听了一天的各位专家的分享,收获颇多。下面我分享的主题是《华夏航空支线领域数字化转型探索》,向大家汇报我们在支线航空做的数字化转型思考。

华夏航空是国内唯一一家长期专注于支线运营的航空公司,目前机队规模是57架,分为三种机型,未来可能国产民机A32016是我们的主力机型,未来从3架增加到50架以上,所飞的180条航线中,支线航线占比90%以上,127个航点覆盖了大概50%的支线航点城市,和国内大概30家主力航空公司有合作,我们飞支线端,合作航空公司飞干线端,达到干支连乘的航线,目前这个产品达到一万个以上。

作为一家典型的支线航空公司,我们遇到的挑战主要有两个:第一是运行环境复杂,飞行安全压力大。主要是因为支线机场所在的地理位置遇到的大风、沙尘暴等等,以及设施设备的不完备、运行受限以及支线机场的保障能力不足导致航空公司的人员要求比较高、安全压力比较大。第二是运行成本高,支线航线比较短,起飞频次比较高,造成单座运行成本是干线航班的2倍,另外,很多航线是新开的,培育时间比较长,客座率比较低。另外是环境影响、航班变动会比较大,执行率低于普通航线的5-10%,所以航线的盈利能力会比干线普遍差。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这也是我们数字化转型所要实现的目标。华夏航空数字化转型开始于2018年,主要是基于公有云、私有云的混合架构,利用云原生技术对我们的业务进行云原生重构,为了解决以下三个目标:提升航空公司运营能力,持续业务数字化改造,优化组织架构和航空运营流程,达到全面提升安全、效率和服务等各方面能力,这个目标我觉得是所有航空公司数字化转型的首要目标。第二个目标是推动支线航空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盈利能力,建立快速低成本创新能力,探索和迭代支线航空商业模式,让支线航空能摆脱政策性补贴的困境,推动支线航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个目标是提升支线航空安全运行能力建设,我们在和众多支线机场和国产厂商合作的时候,在业务协同过程中,我们把业务协同经验固化下来构建平台,通过平台推动整个支线航空安全运行能力的整体提升。

接下来,我想就商业模式和安全运行能力提升的两个方面为大家汇报一下我们所做的事情。首先是在商业模式上,一个商业模式的成功首先是要明确商业模式的价值所在,华夏航空一直认为支线航空的价值就是能够帮助完善国内的航空网络架构,帮助支线城市提高通达性,通达性简而言之就是航空班网络架构让旅客出行的便捷化程度的指标,对于城市而言,航空通达性可以决定一个城市能够获取多少资源、影响到达多大范围,而对于支线城市的老百姓而言就决定了它能够走多远,能够在多大的生存空间发展,这是我们对通达性的判断。华夏航空成立到现在一直在研究航空通达性,今年10月,在中国航协和中国民航高质量研究中心的帮助下,我们共同发布了《中国支线城市航空通达性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发现了支线城市航空通达性的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支线城市航空通达性的短板明显、出行效率比较低,从右边的数据可以看出虽然逐年航空通达性都在提升,但是不同城市之间的通达性区别比较明显,在我们分离出来的42个干线机场平均通达时间是6个小时,但是在150个支线机场到42个干线机场之间平均通达时间是14个小时,提升2倍多,而在150个支线机场之间的平均通达时间却高达24个小时,差别比较大。另外,支线城市通达性还有一个特点是在国内的分布:东部比西部好、南边比北边好,这个特点是因为经济发展状况导致的航班网络的结构不一样,这也证明了航班网络结构对于航班通达性是有帮助的,而且在航空吞吐量的数量上也是有很好的体现。

怎么提高航空通达性?以往一些支线机场在开航线的时候,他们会以推广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航班数量来表达自己的通达性,但是我们通过研究发现,这种其实不经济也不能完全达到他的目标。我们的理论是一个支线城市只需要开通到他周边的枢纽机场或者次枢纽机场开通一个航线,把旅客运送到这些枢纽机场,然后通过枢纽机场,通过其他航班运送到全国主要城市,这种形式会让旅客更加便捷,而且也更经济,如果支线城市的客流量再增加,我们可以通过加密支线城市到枢纽城市的航班数量,就可以让客人快速成行,这种加密航班的快速模式也有成熟的案例。比如在贵州,新义到贵阳的航线上高峰时期开通10-11班航班,而且每一班航班的客座率也非常好,这种方式有助于旅客形成航空出行的习惯,还有更多的出行时刻选择,这是我觉得干支连乘很好的模式。

有了干支连乘的模式之后,怎么给旅客提供好的干支连乘服务?当然他也可以自己组合中转航班,也可以选择华夏航空提供的通程航班服务,两者区别是什么?传统的自然中转航班需要自己挑选两班航班成行,而恰恰在支线城市有很多的旅客乘坐飞机次数很少没有经验,所以华夏航空给他提供了一张机票,就是给他提供了一个选择让他可以购买一张机票的方式搭乘两趟航班,同时在服务的过程提供有标准有服务有责任的服务,中转机场我们会提供地面人员给他专车接送,从一个航班送到另外一个航班,让他能够安心成行。另外,如果航班发生航变导致行程失效以后,我们提供了另外的解决方案使他能够成行,而且航变服务是免费的。通程航班为旅客节省了时间、提升了体验,对于枢纽机场来说也提高了他的枢纽能力。在贵阳我们以不足5%的旅客吞吐量贡献的47%的中转旅客,另外也对整个航班网络有贡献,提升了干支OD和支支OD

通程航班给旅客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它还是达不到经停航班的体验,因为它是虚拟航班号,在成行的时候是两趟航班,旅客还是存在困扰。今年11月,我们和内蒙机场集团合作,在乌兰浩特和呼和浩特航线之间创新建立了通程航班的屏显系统,也就是在登记口、行李转盘都能看到手持机票的航班号,当然也是一张登记牌提供全程服务,不再是两张不同的登记牌,另外也提供了行李分拣系统功能,首次实现了一张登记牌的通程航班体验。

以上是我们在商业模式上华夏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实践,这是我们通过数字化转型一是帮助地方支线城市解决航空问题,另外也是帮助旅客能够有好的出行体验,能够用一张机票的方式实现中转。

接下来我给大家汇报我们在支线航班安全方面所做的案例探索。这个案例是我们构建了一个叫国产民机支线运行协同平台。华夏航空未来和中国商飞有一个战略合作,购买100架中国商飞飞机至少50架是ARG21,所以我们把国产民机的保障作为我们很重要的战略目标。这个平台首先是以云计算云服务加运营商的4G5G和机场的专有网构建了一个技术服务层,打通了航空公司的运行数据、机场保障数据、飞机维修数据,通过可视化、AI大数据以及穿戴设备新的技术,在不同场景实现不同应用,比如维修质量监控、远程技术支持、飞机绕机检查等等,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构建了应急管理应用平台。

具体如下,维修质量监控这个应用解决国产民机在支线机场维修过程的不可视和不可标准化,通过这个平台,我们通过穿戴设备把维修过程记录下来并且加密传递到云端,解决的是标准化规范化和可视化,另外对于国产民机未来要实施的电子化工卡提供辅助帮助。另外是多方全科会诊,这个平台是基于在支线机场维修能力偏弱,当飞机在支线机场出现故障后我们无法及时判断这个故障的类型,我们可以通过平台启动多方会诊包括航空公司的维修技术人员包括国产民机商飞客服中心的专家,我们共同对故障进行研究处置,对于可以快速恢复的通过专家指导可以通过断电马上恢复飞机运行,这个飞机就没必要停产,对于比较复杂的故障可以快速判断故障的类型以及所需要的航材和人员调拨,让停产时间简短,整体上提升航空维修的安全余度。另外是绕机检查,绕机检查是航班飞到一个机场以后,机组要对这个飞机进行全程绕机,对飞机外观、设备进行检查,通过系统可以手持设备让它快速通过AI手段帮他识别出来飞机存在的一些缺陷,所有影像存在云端,为以后回顾、实验调查、案例学习做基础。

最后,因为这个平台是可视化多方联动的平台,所以我们把应急管理能力加在其中,可以一键启动应急功能,平时作为航空应急演练的工具,在真实事件发生以后可以作为应急响应平台。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介绍的支线航空安全能力提升方面的案例,未来我认为在航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数字化协作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所以华夏航空也很愿意和行业的各位专家、各个企事业单位一起共同努力,为航空数字化转型、民航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t20211207_1335706_s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