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 聚力谋发展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十三五”谱写精彩篇章
《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杨诚 报道:“十三五”期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认真分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抓住机遇,找准定位,紧紧围绕“十三五”工作重点和目标,以提升安全服务水平和综合保障能力为目标,以门户枢纽建设为核心,坚持改革创新,在安全管理、运输生产、枢纽建设、基础建设、服务品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作出积极贡献。
“十三五”以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全面落实安全目标,未发生运输航空事故、空防安全事故、航空地面事故,航空安全事故征候,未发生责任原因的运输航空事故征候,安全指标好于历史同期,责任原因非正常事件万架次率由2015年的1.07下降到2019年的0.88。安全管理体系(SMS)和航空安保体系(SeMS)建设进一步完善,规章标准清理、安全绩效管理、法定自查、安全诚信及评价体系建设一体化推进,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深入开展,“三基”建设形成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模式,安全管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持续快速增长。2016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大关,跻身全国大型繁忙机场行列。2019年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运输起降架次分别完成2396.32万人次、17.28万吨、17.82万架次。三项指标在“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6.7%、2.5%、3.9%,超过规划目标。其中,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9.6%,增长率达到全国同期水平两倍。
“十三五”期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持续优化航线网络,“疆内成网、东西成扇、四通八达”的航线网络新格局基本形成,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初见成效。2019年,乌鲁木齐机场累计运营国际及地区客运航线33条,与19个国家、23个国际(地区)城市通航,较2015年相比航线增加2条,通航点增加2个。远程航线辐射首次抵达欧洲腹地,航线网络覆盖亚洲、欧洲和大洋洲,主要通达亚洲中西亚地区。
乌鲁木齐机场与全国所有省会城市通航,国内干线更加向三四线城市拓展,网络覆盖程度逐步提升。2019年,乌鲁木齐机场累计运营国内客运航线195条,与89个国内城市通航,与2015年相比增加了31条航线,27个国内通航点。与此同时,乌鲁木齐机场引入川航在此设立基地,基地航空公司增至6家。
在乌鲁木齐市政府的政策补贴下,乌鲁木齐国际货运航线发展开创新局面。2019年,国际货运航线达到7条。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乌鲁木齐机场北区改扩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对飞行区基础设施进行大幅改造,机场运行压力有效缓解。乌鲁木齐机场加大科技运用,完成机场协同决策(A-CDM)系统、智慧立体安防识别系统、自助安检系统、自助登机系统等一批信息化项目建设。启用乌鲁木齐机场空港客运综合枢纽站,实现机场与地铁、公交的无缝换乘。加快绿色机场建设步伐,完成机场登机廊桥桥载设备安装,飞行区充电设施、购置新能源车辆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2017年,乌鲁木齐机场完成全国首个空客机型HUD特殊Ⅱ类的验证工作,实施Ⅲ类配置Ⅱ类运行。2020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全力推进Ⅲ类运行各项准备工作。今年冬季,乌鲁木齐机场将实施Ⅲ类运行保障,低能见度条件下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期间,新疆地区实施了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空域调整,乌鲁木齐机场终端区内东线往返内地航班实现进离场分离,北分流航线常态化运行。
乌鲁木齐机场改革管理模式,实行区域化管理,建立以运管委为平台,以AOC为核心、TOC为支撑,以A-CDM为载体的一体化“大运控”管理模式,对航班保障进行精细管控,推行快速过站保障模式,过站时间平均缩短15分钟~20分钟。航班平均放行正常率稳步提升,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出港准点率居全国千万级机场首位。
为提升中转便利性,拓展跨航空公司、跨区域中转业务,乌鲁木齐机场将3座航站楼隔离区通道连通,统筹桥位资源,设立T2、T3航站楼中转互转柜台。2019年,乌鲁木齐机场中转旅客量占旅客吞吐量的8.5%,较2015年增长了3.5个百分点。
2020年是“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将紧紧围绕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任务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化改革、补足短板,全面推进国际枢纽建设,着力提升乌鲁木齐国际枢纽竞争力,构建新时代乌鲁木齐国际机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