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让全世界看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各国不同的应对方式产生的不同效果也让人们认识到科学防控、敬畏生命的可贵,同时提醒着民航全行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全局面。航空器维修工作是保障民航飞行安全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维修行业也是民航业中少数难以被自动化取代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的发展虽有助于降低一些维修工作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但人的表现依然在航空器维修工作中起关键性作用。知敬畏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这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内蒙古机场集团机务分公司近年来一直倡导“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的精神,在机务队伍建设中不断植入人文内涵,为持续安全夯实思想基础。
敬畏生命
敬畏生命体现了机务行业的价值追求,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机务系统内在要求的高度统一。2018年,苏东辉同志检查发现A320发动机关键性损伤;2019年,纪永勤同志检查发现CESSNA208起落架机构损伤。近年来,机务分公司不断涌现出的优秀机务工作者,排查发现了多起航空器重大隐患,一个基本点就是对人民生命的负责。可以说,敬畏生命已经融入到机务分公司生产保障中的每一个环节。
敬畏规章
敬畏规章体现了机务行业的运行规律,是安全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高度统一。机务系统内的规章和程序,都是从血的经验教训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值得每一位机务人员去敬畏。近年来,机务分公司通过不断完善《维修管理手册》、《工作程序手册》、《部门作业指导书》三级管控制度,努力将规章程序转化为员工内在的自我约束,通过公司监察、部门抽查、班组检查三级管控方式,真正做到按章操作、按手册运行。
敬畏职责
敬畏职责体现了机务人的职业操守,是岗位责任和专业能力的高度统一。今年疫情期间,机务分公司不仅积极参与国际分流航班的保障任务,还提供机库作为海关卫生检疫站,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抗“疫”路上,不管是前方一线,还是后方保障,机务分公司尽显责任和担当。
疫情防控不放松,生产安全不懈怠。作为民航安全生产链条中的重要环节,大力弘扬“三个敬畏”精神,紧抓维修现场准备、施工、测试、收尾和交接“五个到位”,保持良好的维修工作质量一直是机务分公司的宗旨。
确保“准备到位”
机务分公司近年来一直大力推行班组建设,“6S”管理理念深入人心。每一天的工作从班前会开始,确保当日航班保障所需的工具设备、资料文件齐备;人员资质、排班计划合规;风险提示、技术援助有效。对于关键环节、重大工作或保障、特殊气象条件等情况,公司当日值班领导必会出现在现场进行组织协调。
确保“施工到位”
生产控制中心自2015年成立起来,飞机故障后的第一个电话,总是在这里响起,这里由机务分公司3名优秀的机务工程师坐镇,负责这每年500余起的故障处理工作,对排故过程中涉及方案、技术文件进行风险评估把关,对LRU(航线可更换件)检查、拆装、测量等环节进行全面跟踪评估,确保了所有关键点,均能按工卡实施,放行工作规范合规,符合适航要求。
确保“测试到位”
疫情期间,机务分公司一方面通过集团公司学习平台多次组织人员开展维修能力技能培训,同时,结合机务分公司自主编制的《机务放行、勤务岗位培训教材》,不断提升排故能力。另一方面,根据即将颁布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中对航空维修技术英语的规定,要求放行人员结合日常使用较多的MEL、AMM等技术手册,开展学习,提升手册、工卡等技术文件的英语理解能力,确保完整执行工卡、程序的要求。
确保“收尾到位”
早上天还没亮,呼和浩特机务保障部的工作微信群就已经响起,第一个航前出港的航班已经准备完毕,摆放整齐的空速管套、静压孔堵头、起落架安全销的图片已经上传至机务调度进行复核检查。机务老一辈的优秀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工具“三清点”(工作前清点、工作场所转移前清点、工作结束后清点)成为所有机务人的口头禅,为确保安全压力传导一线,机务分公司已将工具“三清点”纳入岗位负面清单,作为不能碰触的底线进行管控。
确保“交接到位”
为了交接信息准确,过程受控,一线保障部门一直秉承着交班晚半小时,接班早半小时的习惯,面对面完成交接确认。维修过程中涉及关键步骤不允许交接,外部盖板等容易造成遗漏或检查困难的部件,不允许部分安装后交接。放行人员在完成放行工作后,第一时间会找机下的勤务兄弟进行飞机记录本黄页的复核。送机人员也会在推出前询问机组飞机是否已经放行完毕。
机务分公司近年来通过不断优化保障流程,多措并举,精细化施策,在盯紧每一个航班,盯紧每一个环节上,为每一个航班的安全适航做足了准备。在疫情防控这个关键时期,机务分公司将以牢记使命担当为核心,以培养专业精神为重点,以树立责任意识为牵引,继续弘扬和践行“三个敬畏”精神,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切实做好“五个到位”,全力确保集团公司机务系统安全运行,为机务分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中国民航网 通讯员张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