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汇总>民航局
让国产空管产业成为中国民航“走出去”的新名片——访民航局空管办副主任张瑞庆
来源:中国民航网2017-08-04 15:27:00

日前,《民航局关于推进国产民航空管产业走出去的指导意见》一经发布,立刻在业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业内专家表示,《意见》的出台将有利于中国民航主动融入国际民航合作,进一步提高国产空管装备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从而助力民航强国建设。

那么,此次《意见》发布的背景是什么?空管产业“走出去”涉及哪些方面?空管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将得到政府怎样的指导?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政策出台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记者专门采访了民航局空管办副主任张瑞庆,请他就该政策的相关问题进行专业解读。

国产空管产业到了该“走出去”的时候

记者:我国的空管装备制造业目前水平如何?

张瑞庆:近年来,在民航局的大力支持下,国产空管装备制造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截至目前,民航局共向24个国内设备生产厂家的66个型号的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颁发了使用许可,覆盖了22类现有在用设备中21个类型的设备。通过民航局建立的整套设备许可管理合格审定机制,促使这些民族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与服务能力,以更加贴合适应民航应用需求。可以说,民族企业的空管技术装备从生产规模上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部分装备与系统产能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为何要针对国产民航空管产业“走出去”专门发布行业指导意见?

张瑞庆:发布该《意见》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必要性。第一,“走出去”符合国家政策和战略的需要。2015年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等几份重要文件,为深化我国装备制造业国产化进程、推动民族企业“走出去”释放了利好信号,也为促进中国民航空管技术产业“走出去”提出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着眼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把握国际经济合作新方向,将我国民航产业优势和资金优势与国外需求相结合,推动航空领域装备对外输出,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从而有力促进民航空管行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民航空管产业“走出去”也是落实民航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通过空管装备、服务的输出,可以带动相关技术、标准、培训的输出,进一步带动我国民航发展理念和管理理念的输出,从而真正在全球民航中起到引领作用。另一方面,民航空管产业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空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国际化,将为电子、信息、材料、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广阔空间,是我国现代化、工业化、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二,“走出去”符合空管装备制造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民航空管产业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这一特点决定了其必须遵循统一的国际标准,面向国际市场,接轨国际化的管理与服务,才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保持并不断提升企业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打造具备良好行业口碑和价值的中国品牌。刚才提到,近年来,国产空管装备制造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的视野已在逐渐向国际扩展,目前已有国产雷达、ADS-B、自动化系统等多类成熟设备出口海外,但仍缺乏持续性和整体性,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加以统筹和指导。

第三,“走出去”符合海外国家迫切的航空业发展需要。国际民航运输业近年来呈两极化发展趋势。一方面,欧美等航空业发达地区运输量已趋于饱和,另一方面,中亚、中东、东南亚、南美、非洲等地区发展中国家航空运输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随着上述国家的发展,新建运输机场不断增加,航班量高速增长,对空管技术装备的需求极为旺盛,与之相对应的是上述国家空中交通服务水平的提升仍较为缓慢,对于繁忙空域的空管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都显不足。我国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已经与上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树立了积极正面的形象。我国空管装备制造业从价格和服务上相较于欧美企业都有一定优势,如能借此东风,推动从技术装备、法规标准、管理理念等不同层次的对外输出,则对国内民航产业界是重大利好。

基于此,可以说,我国的国产空管产业到了该“走出去”的时候,我们非常有必要针对其专门发布行业指导意见。

政府搭台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条件

记者:民航空管产业“走出去”的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

张瑞庆:《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创新对外合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有力促进民航空管行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意见提出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质量为先,创新驱动;分工协作,统筹发展;全面部署,重点推进;注重实效,互利共赢”为原则,致力于培育民航空管行业国际化领军企业,建设重点示范区域,促进对外贸易与合作,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因此,民航空管产业“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主导权在市场。政府应当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发展规划,改革管理方式,提高便利化水平,完善支持政策,营造良好环境,为企业“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这也与《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相契合。

记者:政府将在哪些方面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

张瑞庆:一是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一方面充分发挥已建立的各组织机构的双边、多边机制作用,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磋商,推动与重点国家和地区间经贸关系的全面发展,协调推动合作项目的实施。另一方面适时推动搭建更多便于企业与相关政府及国际地区进行交流的合作平台,通过技术论坛、展会等方式,使企业获得“走出去”展示产品的机会,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

二是组织空管产业加大力度常态化参与国内、国际相关标准和规则制定。民航空管是建立在国际民航组织统一技术标准下的行业,空管标准与规则是保证空管安全运行、高效服务、技术应用,使得空管顺畅运转的关键所在。积极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及民航工业标准组织相关会议,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国际空管发展动态,了解国际亟待解决的空管技术与标准难题,找准靶标,精准发力,同时能够将国内空管标准和规则更好的与国际对接,探索建立国际互认机制,推动我国相关标准规则的国际化。

三是会同发改委、国资委、国开行、进出口行等相关部委和央企,在政策和资金上扶植国产厂商的内部发展和国际拓展。一方面为国内空管企业在“一带一路”、非洲、中亚等区域交流合作重点地区开展空管产业化项目建设中争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在政策方面给国产厂商提供红利,为国产厂商在管理模式创新、技术研发突破、产品更新迭代、服务方案升级方面提供帮助。

进一步提升中国民航空管产业影响力

记者:《意见》指出要加快空管产业结构整体建设,能否详细解释一下这具体会涉及到哪些相关方?

张瑞庆:近年来,我国在民航空管技术装备产业化上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已向世界多国提供民航空管技术装备和服务,但与其他航空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在空管产业的法规标准、管理培训、技术创新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需要加快空管产业结构的整体建设。

空管产业结构的整体建设涉及政、产、学、研、用等多个层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民航局将发挥资源配置和顶层设计作用,从制定政策、加强监管等方面对空管产业结构整体建设进行引导;空管局等运行单位应当根据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业务需求,并促进业务需求向工业界转化;工业界则需要根据运行单位业务需求,从单一装备单一产品研制转化为整体解决方案研制;高校和科研机构需更加注重技术研发,提供技术突破,支撑工业界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落地。在此过程中,需要民航局、工业界、高校、研究机构和运行单位五位一体、深度融合,为质量提升、标准研发、技术革新创造良好条件。

除此之外,在空管产业结构整体建设中也需要提升新技术设备测试和集成验证的手段和能力,建设民航空管实验验证所需的机场和平台,从而给工业界利用现有创新技术实现对国外先进企业的弯道超车提供环境基础。

记者:《意见》在提高企业能力水平方面明确指出,要提升空管产业的竞争体量和整体解决方案供应能力,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加强整体解决方案供应能力?

张瑞庆:目前我国空管产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主要专注于提供空管产品和设备,但随着国际竞争愈发白热化,仅专注于提供产品和设备已不能满足我国空管产业“走出去”的要求,空管产业界需要在发展过程中主动转变观念。未来国际空管的市场竞争将以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为聚焦点,空管产业界应当主动转变观念,由过去的专注产品,发展为提供管理、技术、标准、产品、服务的全产业链条解决方案。

为了引导空管产业界主动转变观念,进一步提升企业能力和水平,民航局将支持空管产业加强企业间优势能力的内外部整合与联合,取长补短,合作共赢,通过整合空管全产业链能力来提升对外竞争体量和整体解决方案供应能力。各空管企业也需在这一过程中转变观念与提高合作意识,从各自为战、单一地向用户推销产品,向全面立体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与管理协同的层面转变,在此过程中把握质量为先,注重服务支撑,输出管理理念,推动技术标准,开展各类培训,提升整体竞争水平,从而打造自身品牌形象和中国民航空管产业的影响力,让国产空管产业成为中国民航“走出去”的新名片。(《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吴丹)

 

相关链接:《民航局关于推进国产民航空管产业走出去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

责任编辑:马欢 000
推荐新闻:
西北局党委举办第一期党纪学习教育读书...
吉林机场集团举行第一届飞行区职业技能竞赛
西部航空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企业力量
温州空管站多措并举全面做好雷雨季节保...
温州机场“火警图文一体化管理系统”获...
民航福建监管局对厦航福州维修基地开展...
南宁机场多措并举做好防汛安全工作
乌鲁木齐机场分公司安全检查总站开展“...
南航新疆分公司举办“保卫地球,和谐共...
天津滨海机场物流公司顺利完成服装类货...
提升安全运行能力 十堰武当山机场实现“...
深圳空管坚持细节发力做好雷雨季节保障
富蕴机场助力博乐机场实现跑道灯再利用
徐州机场侯振国:让青春之光闪耀在空防一线
南宁机场扎实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
民航厦门监管局对厦门航飞行签派员定期...
东航助力第135届广交会举办
东航江苏公司飞行员代表清明凭吊抗日航...
丰富家庭旅客出行体验!海口美兰国际机...
延吉机场新增延吉—潍坊—长沙航线
返回首页
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06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1012006036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3657

本网站所刊登的《中国民航报》及“中国民航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国民航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中国民航网 办公电话:010-67355289 传真:010-67355289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2264信箱 邮政编码:1001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55289 举报邮箱:news@caacnews.com.cn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安理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