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运行管理中心主任 马辉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运行管理中心主任 马辉

马辉:各位嘉宾、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本届民航信息化发展论坛,刚才听了各位领导嘉宾的发言,我很受启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那么,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在建设推进过程当中我们的一些认识和思考,向大家作一个汇报。

我的汇报分五个部分,运行管理中心介绍、三中心工程介绍、全国流量管理系统介绍、过渡方案以及下一步的后续工作。

运行管理中心作为空管系统的运行核心,主要是负责全国民航的飞行流量管理工作。按照空管局对运行管理中心新定位新要求,下一步将努力构建管制、气象、情报深度融合,军民航实时联动。在工作当中,我们也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从目标导向这方面来看,我们主要聚焦的是安全和效率,安全是民航的永恒主题,通过流量管理工作、流量管理系统发挥重要作用,来提升航班运行的更加符合空地协同的保障能力,更加贴近空域资源的承载能力,也更加有效地应对运行环境的变化,来规避由于超能力运行和航班不稳定运行带来的安全风险。

从效率这方面来说,通过提高航班运行的可预期性稳定性一方面可以提升航班运行效率,另一方面在航班保障各运行单位各工作环节也可以使航班保障的资源投入以及节约成本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流量管理系统的建设,也是符合民航局对于空管系统的四强空管的要求,强安全、强智慧、强效率、强协同等,在推进工作当中,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民航也是持续高速发展。流量管理应运而生,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问题。

特别是,由解决机场的拥堵到发展到地区协同放行再到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建设,随着民航高速发展这样一个过程,流量管理应运而生。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一信息孤岛数据烟囱,以及空管内部各专业之间,都存在着在功能上信息没有互联互通,在业务上没有形成高效协同。

另外,在信息的加工处理这一方面,也存在缺乏统一的平台,统一规则和算法。虽然也收集一些信息,但是没有把信息高效利用起来,并且发布出去。

下面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下,民航的一个重点工程三中心工程。

三中心工程,位于北京首都机场的机场辅路,在民航博物馆的隔壁,占地200亩土地,三中心主要就是民航分管的气象中心、情报中心和运营管理中心。

三中心项目占地是200亩,总建筑面积大概84000平米,总投资22亿。工程项目于2017年9月份动工,现在进入设施系统的现场安装调试阶段。

这就是运行中心的主体楼,这是效果图,这是现场照片。运行中心也设立一个两千平米的值班大厅有9个环岛,86个工作席位,我们也想通过协同整合空管、航空公司、机场以及其他的利益相关方来共同地统筹,保障资源可以使航班运行更加安全高效。这是值班大厅现场照片。

下面再介绍流量管理系统。流量管理系统也是三中心建设项目一个核心内容。那么流量管理系统,按照三级的等保要求开展建设,采取两级节点技术数据处理分发,包括预先飞行计划处理系统,飞行计划集中处理系统以及技术测试平台模拟培训平台还有全国流量管理平台还有战略流量管理,跨境流量管理等其他的管理系统。

系统主要是通过一级节点进行数据引接集中处理。主要通过民航的通讯网与二级地区的进行互联互通,同时还与飞行计划处进行互联互通。另外通过二级节点与各地的机场现有系统,包括A-CDM系统进行互联互通。

那么,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建成以后,将会在运行规则,运行模式上产生比较大的变化。主要是在统一平台之下,统一计算方法,统一协同规则,构成了战略流量管理、预战术流量管理、战术流量管理、事后分析整个的闭环,这样使我们的工作更加集中统一,而且流量管理手段,也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放型的角度以进场流量管理,统一计算受影响的全国所有的航班分发起飞时刻这样一个模式转变。

那么,对于当前我们面临的缺乏运行感知,还有各个区域流量层层加码这些问题也都会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流量管理分几个阶段,一个是战略流量管理系统,主要通过收集一周之前相关的运行信息,对运行管理信息对系统的保障能力、容量进行一个感知,对飞行计划预先进行容流的平衡。

这是工作界面的几个展示图,预战术管理,对于运行环境的变化,对于保障能力的变化,对飞行需求的变化,进行进一步更准确的掌握,以制定更加精确的流量管理方案,通过与航空公司协同会商共同决策。

战术流量管理航班运行当日,通过态势的监控、流量管理措施的实施,以及对于当前一些变化的情况掌握与航空公司机场各地区的流量管理部门共同会商,提示调整我们的流量管理策略,以应对运行环境的变化。

另外,事后分析也是我们根据运行的结果,与设定的目标、工作过程、决策过程、流量控制措施对比,进行一个分析找到最后偏离的结果,以及偏离的原因,不断地改进工作过程和工作措施。

流量管理系统,也是多方协调交互数据一个支撑,需要到航班的时刻、飞行计划、雷达的综合航迹ADSB的数据等来综合支撑。与航空公司机场之间交互的渠道,主要有专线以及数据链,还有互联网。

给航空公司和机场的用户也设立了终端,同时由航空公司和机场协同工作终端的界面和航空公司机场之间进行数据的交互。

同时,发布实时的运行信息、运行状况,以及对于大面积航班延误、预警在这个界面进行实时发布。同时与航空公司之间,还可以进行更精确的数据核对。航空公司对于飞行时刻进行一个交互,这样保证航空公司对时刻资源更高效利用。

全国流量管理过度计划安排,计划从今年12月份开始,逐步在东北地区、西北地区、新疆以及到明年五月份华东、西南等地区依次推开。从明年5月份开始,进行正式运行,到2022年5月份系统进入稳定运行阶段。

后续的主要工作安排,我们主要考虑一个和航空公司机场之间终端设施布设,一个数据的引接交互,另外加强对系统内以及和航空公司之间进行宣贯培训,以发挥系统更好作用。

通过推进流量管理系统建设,我们也有一些体会。

一个是流量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定要尽早地掌握我们容量,尽早地掌握我们飞行需求以利于提前进行容留平衡,保障航班安全有序运行。另外需要多方协同联动,流量管理系统不只是空管系统工作系统,也是我们航空公司、机场在一起协同的一个工作系统。流量管理系统发挥作用,离不开航空公司、机场密切配合协同联动。

第二,在系统更好发挥作用方面,各方执行、行动与最后的运行结果之间,有直接密切的联动关联性。我们参与的各方,大家执行的好,最后运行的效果就好。如果说我们参与各方在数据维护、流量管理措施执行方面,不是很到位的话,那么对于整体全国运行的结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参与各方的利益也会受到损失。

另外,对于下一步未来发展,在信息共享数据互联这几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难点。一方面在国内,协同的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没有数据协同的效果和效率也会大打折扣,那么军民航存在安全保密政策接口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别。

第二在与境外互联互通这一方面,我们也遇到困难,我们国家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如何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寻找到一条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互联互通信息的解决方案,那么也是希望能够与今天在座的行业内外的各方面的专家,各方面大家共同思考、共同合作能够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最后,希望与各航空公司和机场携手共进,共同把全国流量管理系统建设好、使用好。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

【PDF】全国流量管理系统

 

中国民航报社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4158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惠赐E-mail至 news@caacnews.com.cn
./t20201103_1313340_sj.html